中铸协《炼焦炉用蠕墨铸铁炉门、炉框和保护板》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在淄博召开
2025年8月28日,中国铸造协会铸铁工作委员会和标准工作委员会在山东淄博共同组织召开了由山东汇达蠕墨装备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炼焦炉用蠕墨铸铁炉门、炉框和保护板》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中国铸造协会铸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增利参加此次会议并致辞,提出了中铸协铸铁委2025年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计划。同时对参加本次审查会的专家、标准主起草单位,以及山东汇达蠕墨装备有限公司对会务工作的全力承办与服务等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山东汇达蠕墨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新兴致辞。审查会由中铸协标准委王连杰主持。
《炼焦炉用蠕墨铸铁炉门、炉框和保护板》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专家组是由铸造龙头企业、重点院校等铸造专家和教授组成,成员有:中铸协第九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薛纪二(专家组组长)、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铸造二厂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武炳焕,中国铸造协会专家委、高级工程师赵鲁生,河海大学教授王泽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铸锻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曹月山,山东国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文景宝,机械总院集团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中铸协铸铁委常务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李增利等7位专家组成。
炉门、炉框和保护板单件重量3000kg左右,属于超大件,更易产生铸造缺陷。目前国内炉门、炉框和保护板的检验和验收没有相关标准。山东汇达蠕墨装备有限公司首次提出了炉门、炉框和保护板产品标准,规定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质量证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文件内容切合实际,实用性强,为规范炼焦炉用蠕墨铸铁炉门、炉框和保护板的生产制造、检验验收提供了依据。对此,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填补了国内炼焦炉用蠕墨铸铁炉门、炉框和保护板产品标准的空白,标准具有创新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审查会期间,专家组对该项团体标准开展了系统严谨的逐条评议,从章节框架到具体条款进行严格审查,围绕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可应用性,与标准编写工作组进行深入技术研讨,专家组结合行业实际需求,提供诸多具有建设性、中肯的修订意见。标准起草组高度重视专家提出的专业指导与建议,表示将尽快落实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后严格遵循标准制定程序,加快推进报批工作。
会后,与会专家一同参观了山东汇达蠕墨装备有限公司的铸造事业部、加工事业部及理化检测中心。参观结束后,专家与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座谈,与会专家对汇达公司的生产工艺布置和流程、产品质量、技改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化的建议。
山东汇达蠕墨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由原山东智汇蠕墨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重组改制而来,目前公司拥有恒昌重工和宏升机械两家子公司。汇达蠕墨公司集研发、铸造、机加工于一体,年产铸件达十万吨,专注于焦化设备、高炉设备、风电设备、交通工具材料轻量化研究,以及铝合金、镁合金等多种轻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铁路机车、轨道车辆,特别是蠕墨铸铁在发动机缸体、缸盖和汽车制动系统上的研发实践,形成焦化设备、汽车部件、新能源装备三大产业板块。汇达蠕墨公司参与起草制定了《蠕墨铸铁件》和《蠕墨铸铁金相检验》两项国家标准;2024年8月,参与起草《炼焦炉用蠕墨铸铁炉门、炉框和保护板》《载重汽车用蠕墨铸铁制动器》两项中铸协团体标准,多次承办全国蠕墨铸铁技术研讨会。
科研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强引擎,汇达蠕墨公司依托北京魏善庄博士后创新创业小镇高端科研平台,与河北工业大学成立淄博工大轻量化材料研究院,并启动院士工作站建设;是青岛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校企合作基地、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铸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了力量。通过产研深度融合,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企业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的低密度超级钢、多功能水陆两栖车等产品,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迈进。企业研发生产的蠕墨铸铁铁路机车制动盘和焦化炉护炉铁件分别荣获第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国际铸造博览会“优质铸件金奖”,成功研发出具有突破性的超级钢制动系统,实现了“高精尖”产品新突破,成为国内众多大型下游企业的“金牌供货商”,产品出口德国、巴西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企业,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征战”海外市场的排头兵。
当前,山东汇达蠕墨装备有限公司聚焦聚力智能化、数字化、精益化、国际化,重点布局高端铸造设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人工智能及数字化管理平台,致力于打造以蠕墨铸铁、低密度超级钢、轻量化镁铝合金为主的高端装备新材料高地,全力建设国际一流的高端智能铸造企业。